作为全国“超大规模制种大县”,临泽县各族群众始终胸怀种子安全、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持续做优基地、做强企业、做亮品牌、做精产业,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与种业振兴互融共促之路。
齐心做强民族种业,“两个”安全有力保障。累计投资38亿元,建成1万亩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高标准建成基地耕地质量监测站、甘肃省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监管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信息监管指挥平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站两台三中心”,吸引17家国内外知名种子企业落户。整县建设长期稳定的“五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基地连续16年稳定在25万亩左右,年产种子1.5亿公斤以上,每100粒玉米种子就有13粒来自临泽,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种子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保障国家种子安全、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携手加速农业发展,民族团结物质基础有力夯实。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举措,制种企业与农户建立持续增收机制,制种亩均效益从2012年的900元增长到2022年的3900元。依托玉米制种产生的丰富秸秆,各族群众大力发展草畜和食用菌产业,建成2.6万亩食用菌产业基地,户均增加养殖收入5000元以上。解放出的大量劳动力或赴外务工、或就近发展产业,或被就近返聘务工,户均增加劳务收入约1万元,制种产业同步催生的加工、包装、化工、配送等产业,带动4200人就业创业,季节性用工达75万个,鼓起了各族群众“钱袋子”,两次入围“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全面推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等制度,全覆盖实施节水技术,年均节水4000万立方米,为连续22年严格执行黑河向内蒙古居延海调水制度提供了保障,奏响了上中下游各民族团结发展的颂歌。
合力推动乡村治理,各族群众幸福感有力提升。“五化”基地建设和土地集中流转及托管,减少了农户间土地纠纷、林木纠纷、水事纠纷的发生,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严格执行合同签订、质量监管等制度,各族群众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合作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种业秩序维护和社会治理,共同建设了全国种业市场监管“首善之区”,蝉联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积极探索“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广大村社干部的经营理念、管理能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村组织有了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临泽县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