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五结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3/3/15 9:59:02
来源:本站
【字体:
  • 近年来,陇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五结合”工作方法,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

  •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党建相结合。把党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民族特色,构建联系、服务各族群众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创建了“民族团结手拉手”党建品牌,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田间地头等阵地作用,以口头宣讲、文艺汇演、视频宣讲等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广泛宣传陇南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不断夯实民族工作基础,使民族团结思想深入人心,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大合唱”,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出台实施的《陇南市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实施意见》《2022年持续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中,文县铁楼藏族乡、宕昌新城子藏族乡被列入乡村建设省市级示范乡镇,一大批少数民族聚居村被列为省市级示范村、乡村振兴品牌村。这些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使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庄风貌得到整体提升。同时,在制定扶持政策和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民族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和全市、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康养相结合。将全市41个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纳入全市整体发展规划,并进行了重点针对性打造。依托文县、宕昌绿水青山、民族文化等资源,打造锅庄广场、主题火锅公园、穿越丛林、水中汀步、网红桥、百鸟园、玻璃水滑道等旅游景点。武都区以生态乡村旅游为主题,将坪垭藏族乡打造成集藏寨古村落、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特色民族旅游小镇和新时代网红打卡“新地标”。让旅游景区成为引领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平台,全力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努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文化家园。

  •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平安陇南建设相结合。陇南以社会治安“稳”,执法满意度“高”,司法公信力“强”,市域社会治理效果“好”为目标,善治善管、善作善成,发挥语言、民族文化融合优势,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创平安、共促和谐,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对各族群众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实际,着力在推动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结合“一标三实”、“百万警进千万家”等基础工作组织民警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深入群众家中,倾听群众心声,切实解决群众租房、出行、子女异地入学等实际困难。同时,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解决劳动就业、医疗保障、子女上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打击伤害民族情感侵害各民族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各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实施当好“法律明白人”学习培育,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联络室),加强民族乡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设施服务项目,联动开展民族乡“平安村”“示范村”建设,创建法治示范乡镇、示范村。

  •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开设乡村小啦叭,组织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弘扬“孝善和俭”文明新风,深化“除旧习、破陋习、治恶习”行动,引导各族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文县铁楼藏族乡,依托乡村新时文明实践各类平台,发挥琵琶弹唱“融情”“融理”“融合”独特优势,传唱家乡变化之貌、发展之道、调解之规、交融之理,不断促进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民族团结之花和文明实践之花开得愈发娇艳。

  • 来源:(陇南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