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面话丰年,听取笑声一片
——记景泰县红溪村藏汉携手打造普罗旺斯“致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3/13 10:44:33
来源:本站
【字体:

春寒料峭,但走进景泰县漫水滩乡红溪村的温室大棚却暖意融融。一排排藤蔓上,红彤彤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如灯笼般垂挂,娇艳欲滴、果香四溢。各族群众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丰收的喜悦与爽朗的笑声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曾是一片不毛之地?谁又能想到,如今娴熟打理大棚的村民中,有从天祝县搬迁至此的藏族同胞?

第124期  大棚里面话丰年,听取笑声一片——记景泰县红溪村藏汉携手打造普罗旺斯“致富密码”254.png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景电二期工程的上水,景泰川黄沙漫漫的戈壁滩上,从天祝县大红沟乡和哈溪镇搬迁来的藏族同胞和汉族、土族等民族群众搬迁至此重建家园。然而,初来乍到的藏族村民面临巨大挑战:语言不通、耕作技术空白、对平原气候水土不服。“我们祖辈放牧,连锄头都没摸过,站在田埂上直发愣。”搬迁户顾焕亮回忆道。

重建家园,唯有团结才能战胜万难。红溪村是风沙前沿,在开创新家园的过程中,大家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藏族同胞以游牧为主,在种地上缺乏经验,但养殖上很有一套,又热情好客、爽朗直率。汉族同胞祖祖辈辈种地为生,在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田园经济上头脑灵活。汉族群众手把手教大家平地整地,养殖上有了啥困难,吭个声,藏族同胞旋即帮他们解决问题。谁家建房种地需要帮工,大家都帮着一块干。村里的大事小情、婚丧嫁娶,都你来我往,亲如一家。这一派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景象,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真实写照。

第124期  大棚里面话丰年,听取笑声一片——记景泰县红溪村藏汉携手打造普罗旺斯“致富密码”675.png

2000年左右,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红溪村村民开始琢磨如何增加收入。政府提倡种植枸杞,但村民都热情不高,在统战部门、乡镇干部的积极鼓励和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下,大家才打消疑虑争相种植,在互帮互助中逐渐扩大产业规模,走上致富路。红溪村各族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互帮互助,加上乡村振兴各种利好政策和各级的财力扶持,换来的是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在“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引领下,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入股分红等方式,大力发展“一洋三红”、温室大棚、高标准农田等产业,村民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锐意求进的红溪村民,随着种植经验的逐渐积累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发展特色农业成为这片土地的新方向,而大棚种植就是关键的“致富密码”。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10座,开启了反季节蔬果种植的探索之路。按照“一棚两用”理念,建设多季节循环利用晾晒棚30座,积极对接企业,发展起了订单经济。

第124期  大棚里面话丰年,听取笑声一片——记景泰县红溪村藏汉携手打造普罗旺斯“致富密码”1082.png

走进红溪村种植基地,科技感扑面而来:智能温控系统实时调节棚内温湿度,滴灌设备精准输送水肥……“我们采用无公害种植标准,每颗西红柿从育苗到采摘都是很健康的,摘下来就能吃。”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张宝军自豪地说。普罗旺斯西红柿的独特品质更成为市场“敲门砖”。

第124期  大棚里面话丰年,听取笑声一片——记景泰县红溪村藏汉携手打造普罗旺斯“致富密码”1209.png

普罗旺斯西红柿性温、瓤沙、味酸甜,富含身体必需的多种元素,具有低糖、低脂、高钙等特点。除此之外,漫水滩乡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还造就了西红柿特有的品质——皮薄肉厚,清润鲜美。2024年试种首季,每棚产量在1万斤左右,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每棚收益2万元左右,带动村上群众务工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了让丰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村里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周边超市、农贸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农产品直供城市餐桌;同时,借助丝路荟电商平台,让新鲜的西红柿走出乡村,销往全国各地。物流车辆穿梭于村头,将一箱箱西红柿运往四面八方,也将民族村的希望与梦想带向远方。 

第124期  大棚里面话丰年,听取笑声一片——记景泰县红溪村藏汉携手打造普罗旺斯“致富密码”1496.png

站在新的起点上,民族村的未来充满希望。这片土地见证了从贫困到富足的蜕变,凝聚着藏汉同胞携手奋进的力量。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民族村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描绘出一幅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幸福新图景。


(来源:白银市委统战部)